基于QbD理念的有关物质控制--记广东省所头孢硫脒及注射用头孢硫脒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

作者:中国医药报 发布时间:2015-08-19 浏览量:6394

药品质量标准修订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结合QbD理念,对品种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核实,才能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标准,以确保药品质量,从而降低监管风险,使药品在发开、生产和监管环节都可以更好地、可持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需求。

QbD理念在药典的修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QbD理念呢?

21世纪初,美国推出了质量源于设计理念“QbD”。这一理念首先出现在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发布的Q8药品研发中,其定义为“在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基础之上,预先定义好目标并强调对产品与工艺的理解及工艺控制的一个系统的研发方法”。ICH Q8指出,质量不是通过检验注入到产品中,而是通过设计赋予的。也就是说,药品的检验需抓住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从而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鉴于QbD理念在整个制药领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未来的药物工艺开发和新药申报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这个理念。由此,对药物检验方法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产品的特性以及对生产的全过程认识的基础上。

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修订中,头孢硫脒及注射用头孢硫脒标准的修订工作就是充分运用QbD理念,提高药品质量的经典案例。

头孢硫脒应用范围广泛,对多种感染有确切疗效,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总体有效率可达93.4%,是我国首个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自主创新研发并成功上市的半合成头孢菌素。1974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王文梅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始对头孢硫脒进行实验室合成及筛选研究,1982年获得原上海市卫生局的试生产批文。1988年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王文梅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始合作,1994年获得原广东省卫生厅颁布的生产批件,1999年以商品名“仙力素”全球独家上市销售。头孢硫脒历时30年的开发和上市填补了我国自行研制、开发头孢类抗生素的空白,具有国际、国内的独创性和先进性。

头孢硫脒及注射用头孢硫脒质量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作为高风险的注射用抗生素,有关物质的控制是关键,该质量标准的有关物质项仅控制单个杂质与总杂质的量,也未对该品种的杂质结构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承担了该质量标准的修订工作,基于QbD理念,将工作目标设定为,通过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及生产工艺工程,抓住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重点研究其杂质的组成、来源和影响质量的特定杂质,同时建立可有效检出杂质的分析方法,并密切结合药品在生产、贮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拟定合理的限度。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该品种各方面的情况,广东省所抗生素室对该品种的生产厂家进行了实地的深入调研,尤其是与原研生产企业----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以及原料供应商----广州白云山化学药厂的相关技术人员就头孢硫脒相关问题多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到头孢硫脒原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原料、制剂生产中应注意及控制的问题,加强对产品质量的了解。最终在原研生产企业的大力协助下确认了5个主要杂质的结构、来源与归属,同时了解到特定杂质C的量与溶液的颜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广东省所抗生素室还申请并承担了该品种2011年国家评价性抽验工作,对抽取的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研究,对国内该品种的整体质量状况和工艺控制水平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最终,广东省所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头孢硫脒及注射用头孢硫脒的质量标准进行修订:优化有关物质方法,使杂质均能有效检出、方法选择性更好、灵敏度更高;对主要杂质进行命名并明确结构;增加特定杂质的控制;严格有关物质控制限度。新质量标准提高了头孢硫脒及注射用头孢硫脒质量要求,并收载入《中国药典》2015年版,促进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头孢硫脒及注射用头孢硫脒的有关物质工艺控制水平。

 

《中国药典》2015年版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2015年8月17日4版